(通讯员:张瑞红)为强化通识选修课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通识课的课程质量。12月7日,化学学院牵头的物质科学与健康类通识课校级教学团队,在教务处指导下,联合“新工科”校级教研团队和化学类通识课教学团队建设教研项目组举办了第二期以“通识选修课建设”为专题的交流研讨会。
会上,来自医学院的刘寅老师做了“顺应通识教育核心化的选修课改革思考”的报告,详细介绍了“食品文化与健康”这一通识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情况与课程特色。本着“三全育人”理念,改革课程的不足之处,将唯物主义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最终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随后天津市教学名师邱晓航教授和杨光明教授分别对课程建设进行了点评,高度评价了课程建设的成果,也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杨光明教授作为四门通识课程的主讲人,做了“线上线下混合翻转式课程的设计”的报告,列出详实数据解读国家对建设混合式课程的倡导以及目前混合式课程的不足。以一门国家一流混合式课程“生态文明”为案例从上课形式到实现目标,从上课时间安排到线上、线下学习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从考核方式中的“师生交流”对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学生收到的意外收获出发,指出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研讨阶段,来自医学院、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多位老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线上优质课程资源的借鉴与利用,线下学生作为主导的课堂讨论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抬头率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会老师充分肯定了系列研讨会的重要性,接下来,教学团队将继续举办系列研讨会,对老师们关心的一流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如何融合等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