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教学学术论坛第七期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0-12-07浏览次数:656

(通讯员:严铁毅125日,为深入贯彻《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精神,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分享教学团队的研究性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和南开研究性教学校级教研团队联合举办了南开大学教学学术论坛第七期报告会。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项目特邀指导专家、2020年科研反哺教学项目负责人、研究性教学校级教研团队(以下简称教研团队)成员和其他高校协作成员、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学生代表,以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专家和专业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报告会由教研团队负责人张伟刚教授主持。


会上首先由南开大学文学院谢朝教授做题为研究性教学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自然设计方法研究》课程为专题报告。该报告分为4个部分:(1)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亟待解决问题,包括专业研究能力培养、创意思维训练、拓展课程实效等;(2)《自然设计方法研究》课程体系的介绍,包括整体构架、模块内容、课程间关系等;(3)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案例分析,结合课程展示案例分析法、文献辨析法、课程大作业、自主探究法、课题探究法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4)研究性教学的拓展应用,简介了研究性教学方法在《传统造物设计研究》课程中的拓展应用以及相关教学成果。最后,就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学生专业学习、能力训练以及社会责任感与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的整体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与分析。其后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李玉栋教授题为“研究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专题报告。该报告分为4部分(1)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挑战和热点问题,包括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2)《大学物理》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设计,包括整体课程结构、教学目标、课程地位、与其他专业的关系等;(3)研究性教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包括课堂教学应用课程大作业实践(4)研究性教学应用拓展简介学生培养和管理、人际关系处理、思维模式培养等内容。

在报告点评阶段,教学学术论坛邀请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李川勇教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文忠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涂俊教授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荷芳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发表意见专家们认为,两位教授的专题报告文理交叉,信息量饱满,内容既生动又精彩,具有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案例生动、应用性和指导性强等特点;专家们还就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的共性、教育与教学范畴的差异、研究性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性教学对一流课程建设的促进P-MASE模型两性一度的对接、研究性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方法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把专业问题提炼为物理问题或数学问题等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同时,建议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凝练课程特色及创新点,积累研究性教学典型案例,申报天津市及国家级一流课程做好准备。

张伟刚教授做总结性发言,代表教研团队对参会校内外领导老师同学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今晚的教学学术论坛很成功,两位教授的专题报告内容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教研团队举办教学学术论坛的目的,在于为热心研究性教学的高校专业教师搭建一个平台,教学一线的老师在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并发表最新的教研成果,从而有效促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探索和应用。教学学术的基本含义是以教学为对象的一种学术活动,是采取学术方式并运用教育理论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过程。我们提倡科研反哺提升教学教学引导促进科研的教学新理念,目的在于使教学在学术上回归,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会代表们表示,每次参加南开大学举办的教学学术论坛都有很大收获,本次会议报告内容精彩,案例丰富,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大家纷纷建议教研团队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成为各个学科和专业的研究性教学骨干。

据悉,教研团队自创办南开大学教学学术论坛以来,已经举办了期教学学术专题报告会,报告内容涉及文理工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研究性教学理念创新与模型构建、研究性教学方法创设理论建立、研究性教学实践应用推广多方面内容,为校内外专业教师研究性教学探索及应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搭建起呈现研究性教学新成果和分享先进经验的平台,在促进研究性教学深入研究和有效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研团队将在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以及相关专业学院的支持下,继续努力教学学术论坛办好同时将在2021年开研究性教学专题讲座,并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做报告,分享教研新成果,促进共同提高。